咨询热线:

0737—5665120

患者刘**,精神分裂症

2019-02-03

患者刘**,男,现在32岁,汉寿县龙潭桥镇王家冲村人。该患者于2005年因高考落榜,自觉对不起父母,有负罪感,缓起出现精神异常,表现为自言自语、情绪低落、生活懒散、行为古怪、无自知力,家人将其送到湘雅二医院,门诊诊断为“精神分裂症”。通过住院治疗,病情好转出院。出院后服药无规律,于2018年2月病情复发,家人将他送来我院住院治疗,经过我院专家组对其会诊,调整诊疗方案。三个月后该患者康复出院,出院那天母亲来接他,看见儿子康复,母亲眼里饱含着激动的泪水,只会对我们反复地说着那两个字:谢谢!谢谢!谢谢!

现在的他在洗车行找了一份工作,我们需要洗车就去他工作的店里去洗,顺便也看看他,每次他见着我们都笑脸相迎,性格开朗了许多,工作起来也很认真、很卖力,店老板也夸他说请了个好帮手。

让精神障碍患者回归社会,像正常人一样工作、学习生活,是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的主要目的,也是病人家属期盼的,然而,由于精神病人的社会功能受损以后,并非都能随着病情的控制而同步恢复。往往变得懒散、退缩,对社会交往缺乏信心,因此,帮助他们振作起来,重新回归社会显得极为重要。

1、鼓励:精神障碍患者越是不接触社会,其社会功能的退化就越严重。应该积极鼓励病人多参加社会交往与社会活动,让病人走出家门,上街购物,与别人谈心,从事力所能及的劳动等,坚定其回归社会的信念。

2、指导:有些病人仅靠督促、鼓励还不够,他们往往不知道怎样与人交往,不敢独自进商店购物,不懂得如何接待客人,甚至连怎样到理发店理发都感到困难,这是由于他们受疾病的影响和较长时间不与社会接触所造成的,对此,要有足够的耐心,循循善诱地指导病人怎样去做,必要时还应该赔着病人一同去做。

3、宽容:病人回归社会比战胜精神病更为困难,他们不仅要克服自身的心理障碍,还要同外界的各种干扰斗争,因此,常常会出现失误、犹豫、退缩,或出现一些令人尴尬的情况。这时,切不可简单粗暴地批评、指责病人,而应以宽容的态度善待他们,耐心地予以引导和帮助,保全病人回归社会的信心。

4、服药:特别要强调的一点,就是在病人回归社会的过程中,必须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,定期到精神康复医院检查,否则疾病复燃,回归社会的希望也将成为泡影。

5、另外,社会各界的关爱、理解、支持、都有助于精神病人回归社会。